養豆時間之所以沒辦法有標準答案,原因在於:每個烘焙師的烘焙的手法都不同,烘豆機、溫度、時間、脫水率、烘焙深度都不一樣,想用一個標準答案就含糊打通關,那乾脆就隨便亂養、隨便倒進嘴巴喝掉算了,根本就不負責嘛。
養豆好複雜,又要學習了…
但螢幕前面的咖啡初學者(其實咖啡老手也一樣)這時應該開始愁眉苦臉,vvcafe又出了新功課,現在又要學養豆、又要觀察紀錄、又要考驗舌頭了…累死人。但為了偉大的精品咖啡,頭都洗一半了也不能不洗,那就來測試每支豆子的養豆時間吧,趕快教我怎麼「彈性」調整養豆的技巧吧。
那就是…bala bala(以下省略5千字)。
錯錯錯,全錯。還要自己測養豆時間?現在可是精品咖啡的時代啊。
如果是十年前,精品咖啡才剛起步的時候,那我還不敢說,那時咖啡的資料稀少,咖啡的科學研究和烘焙技術也差,有時候光靠店家要把所有數據都提供出來確實是挺辛苦的,所以當時依靠許多咖啡玩家(也就是超強的消費者)協助實驗,提供了很多有價值的數據,也促進了台灣精品咖啡的發展,說起來真是偉大。
但說實在也喝了不少冤枉咖啡…畢竟實驗這件事,常常伴隨著失敗。雖然研究本身很迷人,但為了精品咖啡的普及,勢必要減少踩地雷的可能,讓消費者(初學者)不用實驗就可以知道一包精品咖啡風味最佳的時間點。
標明養豆時間,才是真新鮮
我一直強調,負責任的咖啡館應該把咖啡端上桌時,咖啡就是完美可飲用的狀況。咖啡豆也一樣,除了標明烘焙時間,更應該標明最佳養豆時間。
而明確指出最佳養豆時間,對一個時而對自己咖啡豆進行杯測的精品咖啡館來說,應該是一件毫不困難的事,畢竟自己的商品如果自己都不清楚,那怎麼能夠販售呢?總不能自己都說得不清不楚,還把問題丟給消費者,說是你自己不懂養豆吧。
但不得不特別提一下,目前很多咖啡館還是沒有標明養豆時間的習慣,還在讓消費者自己去嘗試各種時期風味的變化,其實應該更積極的勇敢標示,為自己的咖啡豆負責。
那我們能做什麼呢?那就是大聲的詢問任何一家精品咖啡館,以下三件事
1.咖啡豆的烘焙日期
2.咖啡豆的最佳養豆日期
3.咖啡豆的過期日期
這三個日期就會很明確且立體地把咖啡豆熟成階段的新鮮度表現得一清二楚,下篇舉例說明,一舉加速你對新鮮的理解。
to be continued…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